1949年,厦门的解放意味着我军向金门发起进攻的时刻越来越近。在这之前,28军已经接到了叶飞的命令,要求他们做好充分准备2023最新股票配资平台,迅速展开攻打金门的行动。
然而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这场原本应当顺利的作战计划,却因一封假情报的误导,最终宣告失败。这封情报究竟为何如此具有误导性,甚至连我党的情报机关都未能识破其虚假性呢?今天,我们将揭开这个谜团。
1949年10月18日,肖锋收到上级指令,要求28军尽快整装待发,一周之内完成攻打金门的全部准备工作。对于当时的我军而言,攻打金门并非一场大规模的战争。福建战役已经接近尾声,金门的敌军几乎已无战斗力,大部分驻军都是国民党的败兵。
展开剩余86%从我军的角度来看,金门的守军大致由国民党201师构成。这个部队,若从历史上追溯,便是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远征军所衍生出的一个强大力量。
1944年,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最后一年,蒋中正为了提振士气,号召大量知识青年参军。并且,他提出了“一个知识青年可以抵得上十个普通士兵”的论调。大量抱有热血的青年纷纷应征入伍,到了1945年初,加入国军的青年已达到12万人。
这些青年被编成了九个师,其中编号201至209。蒋中正对这支部队寄予厚望,专门聘请美军教官对他们进行训练,使得他们的战斗力相较其他部队更为出色,甚至连蒋中正的嫡系中央军,也不如这些“青年军”。这些部队的指挥官,大多数都是黄埔军校的老将,蒋中正甚至将这支部队交给了他的大儿子蒋经国,意图为儿子培养一支精锐之师。
然而,尽管金门岛上剩余的守军大部分为残兵败将,但这支“青年军”的战力不可小觑。因此,叶飞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给28军提供一周时间进行准备,确保可以迅速攻占金门。
然而,在战斗前的几天里,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许多人事后认为,金门战役的失败,源于我军高级指挥官轻敌,未能正确评估战斗的复杂性。然而,在当时的形势下,我军并没有理由认为金门岛上的防守会如此顽强。福建的解放才刚刚完成,金门的守军仅有1万余人,而解放后的福建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。
当时,我军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建设和恢复工作上,金门战役不过是一次中等规模的战斗,尽管敌人具有一定的战斗力,但从战略上来看,28军完全有能力单独完成任务。再者,28军副军长肖锋,虽然年仅33岁,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红军,已有20年的参军经历,战斗指挥非常谨慎。在动员战斗之前,他向总部提出了三个条件:
1. 若金门岛上的敌军超过1.2万人,或者敌方增援,哪怕只有一个团,也不进攻。
2. 进攻时,必须有能同时运送六个团的船只。
3. 船工必须挑选经验丰富的人员,来自苏北和山东,人数共计6000人。若船工不足,也不进攻。
这些要求看似简单,却都是保证战役顺利进行的关键。可惜的是,尽管肖锋的要求得到了华东野战军总部的批准,实际准备却远未达标。
最关键的问题是船只和船工严重不足,但总部依然下达了进攻命令,迫使肖锋按照命令开始作战。为什么总部会突然改变立场,毫无准备地发起进攻呢?这个背后的原因,竟是一封误导性的假情报。
金门作为一个海岛,我军的信息获取途径极为有限,通常只能通过破译敌方电台通信来掌握敌情。而正是这样的一封情报,改变了战局的发展。10月中旬,十兵团截获了一份来自蒋中正的电报。经过破译,内容显示蒋中正要求胡琏严格按照命令行事,虽然电报未详细说明,但我军猜测胡琏很可能会增援金门。由于胡琏的部队庞大,如果其增援金门,我军将无法轻松取胜。
因此,叶飞根据这一情报,认为必须在胡琏兵团到达之前,迅速攻占金门。可他并不知道,这正是胡琏设下的陷阱。在我军发起进攻的前一个小时,肖锋再次收到情报,显示胡琏兵团可能已经开始活动,准备登陆金门。然而,尽管情况越来越危急,指挥部仍坚持按照原计划发起进攻。
最终,当28军的先头部队抵达金门时,敌人早已准备就绪。胡琏兵团不仅成功登陆,而且迅速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。更为致命的是,敌人炸毁了通往大陆的渡船,导致后续部队无法及时支援,先头部队被困在金门岛上,陷入绝境。
这场战斗最终造成了近9000名我军战士牺牲。事后,叶飞和粟裕等高级指挥官都深刻反思了这场战役的失误。而信息战的残酷性,也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国内配资平台排行_正规线上配资排行榜_配资实盘正规平台观点